市自然资源局:
你单位报来《bet36体育在线恳请审批bet36体育在线市中心城区宜阳新区和厚田片区2个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的请示》(宜市自然资文〔2025〕140号)收悉。经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和市政府审定,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bet36体育在线市中心城区宜阳新区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bet36体育在线市中心城区厚田片区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以下简称《详细规划》)。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及实施城乡开发建设、整治更新、保护修复活动的法定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详细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五届六次、七次全会以及市委五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原则同意《详细规划》确定的建设规模。宜阳新区片区规划范围为: 北至沪昆高速,东、南侧以袁水为界,西至bet36体育在线大道,总面积22.03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开发边界面积内为18.6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85万人。厚田片区规划范围为:北至沪昆铁路、南至环城南路、东抵宜阳大道、西至卢洲大道,总面积3.41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开发边界内3.19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20万人。
三、原则同意《详细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与空间结构布局。宜阳新区片区定位为:打造数字经济集聚区、品质宜居样板区、幸福生活模范区、城市党建示范区,构建“两轴两带区域链、一心集聚四区拥、山水渗透绿楔联”的空间结构布局。厚田片区定位为:打造bet36体育在线面向赣西城市群的对外门户、带动中心城区南部发展的现代服务中心,构建“一核、两轴、两带、多片”的空间结构布局。
四、严守底线管控要求。《详细规划》须传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以及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等管控要求。注重保护山体水系等蓝绿空间,预留生态绿带和生态廊道控制区,健全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实现山水入城,为人民群众提供bet36体育在线优质便利的休闲游憩绿色空间。对需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坚持“先补后占、以补定占、节约集约”的原则,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五、完善交通网络体系。打通组团交通联系瓶颈,优化城市主干路网,加强跨组团片区的快速交通联系,提升次干路、支路网密度,打造城市微循环,宜阳片区规划道路网密度达到8km/km2,厚田片区规划道路网密度达到9.51km/km2。构建便捷舒适的慢行交通体系,打造多层次客货运枢纽体系,完善高品质公交网络,有序推进智慧交通建设。依托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强化停车场充电设施供给。
六、不断提升城乡空间品质。《详细规划》优化地域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统筹布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安排居住用地,推进社区生活圈建设。补齐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体系,提高城市安全韧性。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在创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基础上,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构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片区。
七、打造优美的绿地和开敞空间。《详细规划》应严格落实绿地系统规划要求,规划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5分钟步行达到90%覆盖率,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宜阳新区片区要利用好袁河沿线绿带、宜阳森林公园、禅博园等自然生态本底,通过城市绿道连接北湖公园、牛形岭游园、猫仔岭等公园,形成郊野公园(区域绿地)—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4级公园体系。厚田片区要充分利用片区自然生态本底,打造“一带、多廊、多点”的蓝绿空间格局,形成生态漫城的山水城区。
八、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详细规划》应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对景观风貌、山水特色、城市节点等提出城市设计策略,将城市设计所确定的管控要点、建筑与景观风貌等控制与引导要求纳入地块图则,引导后续开发建设。宜阳新区片区塑造综合服务、数字经济产业、居住生活、现代服务、生态休闲五大风貌区。厚田片区塑造科创服务、品质居住、现代服务、滨水生态四大风貌区。
九、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bet36体育在线“多规合一”改革的决策部署,依法批准的《详细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后,作为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的依据。不得以专项规划、片区策划、实施方案、城市设计、城市更新方案等名义替代详细规划设置规划条件、核发规划许可。严格执行《详细规划》,经依法批准的《详细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确需进行修改的,要按法定程序执行。严格按照《详细规划》地块图则拟定规划条件,禁止在居住用地、教育用地上兼容涉及冷库的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用地。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特此批复
2025年7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